现代农业研究 /oa 湖北恩施富硒地区车前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1 【目的】对湖北恩施富硒地区5个自然居群的142份车前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评估。【方法】通过 ISSR分子标记对样品进行PCR,条带统计结果通过POPGENE 1.32、Structure 2.3.4等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7条ISSR引物,多态性位点比例范围为86% ~100%。其中,居群水平多态位点比例(PPL)、Nei’s 遗传多样性指数(H)、香农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88.87%、0.2898±0.1757、0.4361±0.2375;物种水平(PPL=99.46%,H= 0.3282±0.1484,I=0.4915±0.1983)。居群间之间分化系数为 0.1157,基因流为 1.9108。居群内遗传变异为 84%。 STRUCTURE分析推测,5个车前居群可能来源于3个祖先亚群体。而聚类分析显示其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不一致, 个体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A)无法较好地区分5个居群中的个体。【结论】该地区车前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间基因流动频繁,利于野外生存。上述结果为恩施富硒地区车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 8 0 袁帅<sup>1</sup>,赵楚锋<sup>2</sup>,程腾<sup>2</sup>,陈永波<sup>3</sup>,胡中立<sup>1,2</sup>,刁英<sup>1</sup> 农户多维认知对低碳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政策推广的调节效应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2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推动数量庞大的小农户积极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成为亟需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黑龙江省482份实地调查数据,首先利用协方差层 次分析法测度农户各个维度的认知以及政策推广程度,之后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有序Logit模型以及Probit模型分 析农户多维认知对低碳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且将政策推广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更深层次的影响机制,最后基于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采纳低碳生产技术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持悲观态度,农户社会信任认知、社会责任认知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低碳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而生态环境认知却表现出显著负向影 响。政策推广对农户生态环境认知以及社会信任认知均起到了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 致富带头人以及乡村能人的模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持续关注、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以规范、信任、社会网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作用,积极成立农村合作社,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提高生产效率。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9 17 0 潘鹤思,兰喜婷 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3 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第二,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就业结构的提升,数字经济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第三,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存 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促进邻近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第四,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这些结论对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8 28 0 孙甜甜 水稻-羊肚菌轮作生态效益研究综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4 水稻-羊肚菌轮作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生态种植模式,该模式不仅有助于经济增长,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本文系统探讨了水稻-羊肚菌轮作在土壤改良、污染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并剖析了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技术和菌株选择等因素对该模式的影响。最后,建议未来在推广可持续农业、秸秆利用和农业碳减排等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扩展水稻-羊肚菌轮作模式。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29 33 0 金梅娟<sup>1,2</sup>,王海侯<sup>1,2</sup>,吕志伟<sup>1,2</sup>,张燕辉<sup>1,2</sup>,董明辉<sup>1,2</sup> 黄河流域农业净碳汇与经济发展耦合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5 本文围绕黄河流域农业净碳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性进行深入研究,涵盖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 西、河南和山东等多个省份。研究主要基于黄河流域(内陆河湖)《水文年鉴》(2015—2023 年)中的农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GDP、人口等数据,以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矢量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平均中心和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农业净碳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15—2023年 间,黄河流域农业净碳汇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约4.2 km,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密切相关。不同产业的净碳汇重心移动情况各异,第一产业重心向东北移动3.5 km,第二产业向东南移动5.1 km,第三产业重心向南移动6.3 km,表明各产业间存在一定的协调性。此外,人口重心也随农业净碳汇变化向东南移动约6.0 km,反映出区域内农业发展与人口分布的耦合关系。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协调发展。研究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强调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与资源投入,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局面,以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34 37 0 葛晓萌 普通烟草SB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6 SBP基因属于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SBP基因家族已在许多物种中被发现和报道,但在烟草中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研究共在烟草中鉴定出29个SBP基因,并根据其染色体分布将其命名为NtSBP01~NtSBP29。分析了烟草SBP成员的理化性状、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树、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共线性分析等。根据系统发育树将NtSBP 基因分为Ground1~8类。同源性分析发现,NtSBP基因中存在10对同源基因,烟草与拟南芥之间存在5对同源基因。 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烟草SBP基因可能参与光、低温响应和生长发育调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38 48 0 李永成 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的生物育种转型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7 生物育种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生物育种的发展并非只依赖于育种技术进步,而是在经济、政策、伦理、可持续发展等多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基于此,本文引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通过多层次视角模型剖析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生物育种社会-技术情境,探究从传统育种到生物育种转型过程中的相关社会技术系统因素,旨在为生物育种从业者提供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的发展思路。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49 54 0 于晨曦<sup>1,2</sup>,雷鸿竹<sup>1</sup>,谢佳<sup>3</sup> 大豆栽培及病虫害防控对产量和品质提升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8 在农业生产中,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方法提高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已成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传统的大豆栽培通常依赖自然条件,而现代栽培技术则更加注重科学化管理。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豆高产高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控策略,旨在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55 58 0 张楷歆,高颖,耿曼露,朱凯伦,谢容萱,葛畅 金针菇菌种选育及保藏虚拟仿真实验设计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9 我国目前金针菇菌种主要为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且容易发生变异。金针菇育种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但金针菇菌种选育过程操作步骤繁杂、能耗大、对时间空间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观摩、难再现、难操作。 本文通过构建金针菇菌种选育及保藏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解决了教学过程问题,让学习者重复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等,增强了学习者的体验感和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益。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59 62 0 谢春芹,凡军民,张伟杰,阮思煜 农业产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0 本文按照层次性、代表性和可行性的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围绕高质量发展理念,参考相关研究,从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保障5大发展维度,析出20个农业产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衡量评价指标,并邀请农业经济领域的13位专家对各个维度、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主观赋值。通过“主观赋权+客观测序”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最终构建农业产业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期为科学、全面地测度农业产业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63 67 0 伍音子 数字化建设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推进路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1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本文从教育数字化建设入手,聚焦数字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分析数字化建设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维度和载体,并从乡村教育数字化改革现状和建设成效作为突破口,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施的 “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创新试验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化建设赋能和改革的努力方向、实施路径,希望以更多的创新型实践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改革和乡村教育振兴的远大目标和宏伟蓝图。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68 72 0 张鹏,金晨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社养老的可行性及对策分析 ——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2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宏观背景,选取贵州省安顺市作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当前农村村社养老所面临的多重困境。通过条件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探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安顺市实施村社养老的可行性, 并对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消除村社养老功能不足和农村养老市场混乱等问题推进安顺市村社养老实施的对策。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73 76 0 黄启伦,覃延长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差异对人口健康影响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3 探究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人口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可以为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 惠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取、人口普查数据以及高德地图步行路径规划等多源数据,依据各公园绿地 的规模,设置不同的服务半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服务阈值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惠州市中心城区步行交通模式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利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差异与人口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惠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可达性较高区域分布在中心区域以及西部区域,以及公园周边地区,集中在龙丰街道、江南街道、桥西街道和桥东街道;惠州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的布局与人口健康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其中江南街道公园绿地供给充足且人口健康水平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口健康水平,未来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可适当增加公园绿地面积或数量。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77 86 0 陈紫园<sup>1</sup>,张春景<sup>2</sup>,李俊英<sup>1</sup>,张春<sup>3</sup> 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4 林分密度的研究在人工林集约化发展的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调查了黟县洪星山场的3种杉木人工林,其林分密度分别为8 m×8 m、6 m×6 m、5 m×5 m,在10余年连续跟踪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对其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3种林分密度对杉木树高的生长差异不明显,但是不同的林分密度对胸径、冠幅、枝下高、材积和蓄积量的生长均具有显著差异。(2)在密度为8 m×8 m时杉木的胸径为24.61 cm,冠幅为7.87 m,枝下高为5.68 m,单株材积为0.3401 m3 ,此时杉木的生长状况最好,最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3)在密度为5 m×5 m时杉木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02.9 m3 ,单位面积净增蓄积量也最大为18.61 m3 ,即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也在不断增加,且差异显著。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87 90 0 王芝悦<sup>1</sup>,杜欣蓉<sup>1</sup>,万志兵<sup>1</sup>,汤天中<sup>2</sup>,孙国胜<sup>3</sup>,方秀峰<sup>3</sup>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5 农业现代化政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粮食主产区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其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本文以随机抽样得出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在政策样本中,有2项政策达到完美等级,5项政策表现良好,只有1项政策处于良好水平以下,这说明粮食主产区各省、市的农业现代化政策制定较为科学合理,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 具体而言,各项政策在政策内容、政策措施和政策功能三方面表现较好,政策时效和政策涉及部门是政策优化需要关注的重点。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91 98 0 李超然,卢智增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金丝燕研究现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6 燕窝作为具有相当高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的保健品,其来源于金丝燕在繁殖季节用唾液及其绒羽形成的巢窝,近年来深受人们关注。由于野生燕窝被大量采摘,栖息地进而遭到严重的破坏,其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为了掌握金丝燕的研究现状,更好地为金丝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的保护建议,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已发表文献进行了分析,综述了金丝燕的形态习性、分布范围、繁殖生态学、食性特征、回声定位、分子鉴定、饲养繁育以及保护现状与对策, 以期为金丝燕的种群保护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99 104 0 吕泓学<sup>1</sup>,于纪航<sup>1</sup>,王爱民<sup>1</sup>,顾伟<sup>1</sup>,吴庆明<sup>2</sup> 盐碱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西瓜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7 本文以“早佳8424”西瓜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盐碱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西瓜生长、产量、糖度以及土壤的pH值、含盐率、容重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管理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TR 2)组的西瓜幼苗在主茎粗度、叶柄长度、叶片数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等方面都显著高于对照组(CK),在主茎粗度和叶绿素含量上较常规施用化学复合肥(TR 1)组分别提高18.31%和31.43%。TR 2组在单果重量和糖度上较CK和TR 1组显著增加, 亩产量较CK和TR 1组分别提高0.31 t和0.58 t。CK和TR 1组的土壤在pH值、含盐率、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TR 2 组中的pH 值、总含盐率和土壤容重则表现为显著下降,有机质含量比该两组分别提高37.56%和 30.31%。综上所述,盐碱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西瓜的产品和品质,同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05 107 0 冯镓旺,章柯蓁,林之野,余靖怡,叶国庆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确保中国种子供给安全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8 本文基于波特钻石模型,深入分析在高质量发展的视角下中国种子供给安全的现状与挑战。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在种子供给数量上已基本实现安全,但在品质安全方面仍有不足。主要原因包括科研平台功能混淆、高端育种人才短缺、种子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并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市场监管不严以及品种保护制度不完善。为提升我国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构建国家级种子研发平台、培养和引进高端育种人才、推 动种子企业集团化发展、以及实行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育种投入等策略。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08 111 0 李鑫,张桂玲 基于三维地形优化的水源保护区划定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9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本研究基于三维地形提取水流量和分水岭,优化类比经验法、地形边界法、缓冲区法等传统方法,构建了符合南方丘陵区地形破碎特点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定方法。并以湖南省武冈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维地形优化的方法可行,结果可靠,对比传统方法精度更高。随着实景三维建设与应用技术的提升,本研究的方法优势将扩大,结果更可行。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12 115 0 郭韵玲<sup>1</sup>,龚玉叶<sup>2,3</sup>,蒋巍<sup>3</sup>,马炎生<sup>3</sup> 围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本科院校园艺专业科研育人模式初探——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20 科技是强国根本,而高校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场所之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责任。当下高校科研育人已经成为了全方位育人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以围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主题,从目前园艺专业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在科研育人方面已开展的举措和取得成效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本科院校园艺专业科研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甘孜地区培养能服务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科研人才。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16 119 0 李勋,张艳,彭彬,周扬 北方冬季草莓日光温室内温湿度预报模型的构建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21 本文利用日光温室草莓棚内小气候观测资料、室外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区域站及基本站气象观测资料,使 用SPSS进行数据相关分析,选用当日外界气象要素(当日外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外界CO2浓度、外界平均风速)、前一日温室内观测气象要素(前一日温室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CO2浓度、光照度、最大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10 cm地温)、前一日温室外观测气象要素(温室外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大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前一日日照时数)作为模型构建筛选因子,使用SPSS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在满足预报精度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预报要素少、预报要素因子容易获得构建预报方程。建立冬季日光温室草莓棚内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大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预报模型。经检验, 所建立的日光温室草莓棚内温度预报及湿度预报较为准确,可在生产上指导日光温室草莓大棚农事活动,提高日光温室生产效益。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20 122 0 高峰<sup>1</sup>,辛文春<sup>2</sup>,詹慧莹<sup>3</sup> 城郊融合型乡村社会空间互嵌共生路径实践 ——基于昆明市M村的调查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22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都市与乡村间新发生空间关系的产物,在具体的空间实践中,社会关系也实现了再生产。本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城郊融合型M村为个案,对新空间主体介入后的村落空间进行比较分 析。基于空间表象与表征性空间的辩证关系,从村落社会空间的生产入手,分析村落转型发展后空间生产实体对空间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1)在内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村落社会空间发生再生产现象;(2)当村落社会空间达致相对平衡状态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该村现代化发展;(3)村落社会空间共融的实质是原生空间权力主体权利的让渡与支配,以此实现多元互惠的新型空间实践。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23 128 0 田雪青<sup>1</sup>,王晓艳<sup>1</sup>,王毓川<sup>2</sup>